首页 - 学生园地 - 正文

争当科研“小白”学术路上的导航者——机自学院全程导师助力新生适应性教育

创建时间:  2020/09/21  邱之卯   浏览次数:   返回

机自学院在全程导师实施中采用“2+X”工作模式,共遴选导师287名,覆盖学院所有学科专业。派驻社区学院的导师137名,在2020级新生迎新过程中导师们聚焦“适应性指导”、“身心健康”、“思想引领”、“职业规划”,成为“学生之友”。担任2019级分流学生的导师们,在8月底分流同学专业适应性教育中与同学频繁交流,以科创竞赛为切入点,指导学生在学中做、做中学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学业和生涯规划方面的意见与建议,更提升了创新实践能力。

学术大咖齐上阵

机自学院导师中具有正高职称的老师53位,副高职称的老师99位,其中还有一大批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、杰青、东方学者、上海领军人才、优秀青年“科技启明星”等,在立德树人、学业指导、学术指导、规划指导等方面发挥作用。如8月31日-9月4日,学院对2019级708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专业适应性教育。导师们开展了主题讲座、实验室参观、软件培训、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,在集中性学习中,帮助学生增强专业认知度、激发专业兴趣、树立专业自信。

9月4日,学院对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,多名导师齐上阵,现场评出智能机甲、智能车足球赛、宿舍生活美学的纸品小物创造、基于减速齿轮组的发条小车、搬运码垛机械手模型展示、智能月球灯等优秀作品,并对获奖同学进行了颁奖。

导师的话:

学院党委书记于瀛洁老师:开学后,我首先与2019级学生三位同学进行了交流,同学们对专业方向充满憧憬,对全程导师未来的指导也满怀期待,希望老师在专业课学习、未来规划方面能给予帮助。也与2020级社区学院的三位学生见了面,一起参观了科研实验室,解释了设立全程导师的意义和对他们可能提供给的帮助,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。同学们很积极,非常高兴有专业老师担任他们的全程导师。

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彭艳老师:这几天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,同学们对科研的热情让我很感动,他们是搞科研的“好苗子”。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把这些有潜力的同学培养好,让同学们感受到做科研的乐趣,享受到机械制造的专业乐趣。

精机系张宏利老师:今天和学生交流很久,几位同学对计算机,自动化及机械比较感兴趣,结合PPT,我给他们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技术、机械制造等技术的最新发展,希望他们将来在专业上有所建树。

机自系高增桂老师:带新同学参观我们的实验室,了解设备和实验,他们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憧憬!


既是良师又是益友

机自学院的导师们践行“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方位多层次育人”的现代教育理念,秉承以生为本、爱生如子的理念,既是学生的良师,又是学生的益友。


导师的话:

自动化系孙鑫老师:和同学们见面的过程中,我介绍了我的研究成果,同学们也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爱好。例如:李书洋同学喜欢软件编程,我就安排她进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南科服项目组,学习python参与平台开发。郑丞涛同学喜欢硬件,我就指导他学习ESP的底层知识,以实习基地乐鑫科技提供的四旋翼无人机为基础,学习电路板绘制、焊接、及相关控制理论方法。看着同学们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,我深觉这就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。

机自系解杨敏老师:在暑假我们为他们设计的科研项目技术,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与憧憬,这种状态很好。以后每周我们都安排了固定的时间见面,他们也会跟研究生学长一起讨论项目进展,在开放的实验研究环境中,完成个性差异化的培养。

从左至右为:解杨敏(导师),吕英寿(大二),周大成(研究生指导),张思远(大二),仇文玮(大二)

精机系刘梅老师:之前也通过大学生联合大作业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带过一些本科生,但联系不太紧密,彼此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。但全程导师制将这种关系固定下来。我跟这些19级机械电子工程的学生讲,要干一行,爱一行,有付出必有回报。在后面的几年中,扎实掌握专业知识,发现自己的天赋,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,不辜负青春。除了19级,我还在社区学院带20级的新生,他们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,几位女生对未来都有明确的计划。作为老师,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秉承师德,为学生引路。我将与这些00后保持紧密联系,从他们身上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
内外兼修,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和陪伴者

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,有利于因材施教、发展学生的个性,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,对中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。导师们坚持内外兼修,努力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陪伴者。

导师的话:

电气系王爽老师:学生希望导师不仅在课堂内,也能在课堂外。我感受到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不是教师的“一厢情愿”,而是师生间的“两情相悦”。未来,我想通过定期见面、电话、微信、邮件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互动,引导学生接触研究课题,依托项目实例,帮助学生构建专业课程间的脉络体系,将基础理论学习与产业实际应用相结合,培养学生勤于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主动创新探索的精神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、因材施教,启迪学生思想、陶铸学生人格,帮助学生学会学习、学会研究、学会做人,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制度性结合。

机自系蔡红霞老师:在双向选择过程中,同学们都很积极,大约有十多名学生给我发来了邮件,并充分介绍了自己的特长,表现出了对专业了解的热情。我找了一个周末时间,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以及当前的最新科技前沿技术,向结对的两位同学介绍了专业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,并带领同学参观了实验室。我想,每一个同学在大学中都会遇到很多困惑,会碰到一些挫折或者面临一些选择,他们除了需要同学间的互帮互助、家长的关怀外,师长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。希望全程导师制的实施能让更多的师生成为忘年交。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强则国强。作为一名老师,关心学生成长和成才是应该的,全程导师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联系渠道,我也很期待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。

接下来,机自学院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,根据学生的特色,不断在实施的过程中调整教育方式方法,积极探索和实践,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做好、做实。


上一条: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成功举办“机器拥抱智能”科普活动

下一条:机自学院20级迎新工作顺利结束